冷逼诸天梦,山楼对佛栖。
霜催虫语急,云压雁声低。
岁月惊弹指,风尘悔噬脐。
蒲团清有味,便想息轮蹄。
宿宜良龙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宜良龙山寺》是刘士珍于清代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刘士珍(1675-1729),清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东篱、野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工诗善文,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其诗作广泛流传,尤其在词曲方面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背景:《宿宜良龙山寺》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康熙年间,即1662年左右。当时正值清朝盛世,国家安定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高涨,刘士珍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主题内容:全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诗句中“冷逼诸天梦,山楼对佛栖”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静谧与神圣。接着“霜催虫语急,云压雁声低”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蒲团清有味,便想息轮蹄”,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向往。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刘士珍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特别是“冷逼诸天梦,山楼对佛栖”一句,不仅描述了视觉上的美景,更蕴含了对宗教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美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典型特征。
《宿宜良龙山寺》不仅是刘士珍个人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了解和欣赏这首诗都能带来不同的启示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