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访欧公西湖不得

丛祠漠漠水烟空,好景当年付醉翁。
莫向荒芜歌水调,更无人泊藕花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许州访欧公西湖不得》是清代诗人刘应陛所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应陛,清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 此诗作于他任知县之时,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与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政治现实的冷漠态度。
  1. 诗歌原文
    丛祠漠漠水烟空,好景当年付醉翁。
    莫向荒芜歌水调,更无人泊藕花风。
  2.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许州访欧公西湖不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西湖秋日的景象。首句“丛祠漠漠水烟空”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情感之深:诗人通过对“好景当年付醉翁”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莫向荒芜歌水调”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荒凉之感,以及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奈。
  • 艺术之妙: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深厚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无人泊藕花风”不仅富有哲理意味,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审美追求。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文化中,西湖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州访欧公西湖不得》作为其中的一篇,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感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秋天,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好景当年付醉翁”既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暗含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莫向荒芜歌水调”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当前景象的不满及对未来的期待。

《许州访欧公西湖不得》不仅展示了刘应陛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