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来天上,猿声不住啼。
云横千树短,雪压万山低。
锦水腾龙甲,春花衬马蹄。
壮怀如可遂,定傍画桥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片帆来天上,猿声不住啼。
云横千树短,雪压万山低。
锦水腾龙甲,春花衬马蹄。
壮怀如可遂,定傍画桥栖。
《花朝雪霁出三峡》是一首描绘长江三峡壮丽景色和诗人壮志未酬的诗歌。这首诗由清代刘树棠所作,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雄伟,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壮美的感慨。
在《花朝雪霁出三峡》这首诗中,诗人刘树棠以“片帆来天上,猿声不住啼”开篇,描绘了一幅天地间云帆高悬,山间猿啼不断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三峡的险峻,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自由。紧接着的描述“云横千树短,雪压万山低”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将天空、大地以及江水三者融合,形成了一幅动态而和谐的自然画卷。
诗中“锦水腾龙甲,春花衬马蹄”进一步用龙的形象和春花衬托,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诗意性。这种比喻不仅美化了三峡的水域,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最后,“壮怀如可遂,定傍画桥栖”一句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他虽有雄心壮志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和遗憾。
《花朝雪霁出三峡》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三峡美景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更通过文字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