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蓼花

到眼西风醒,斜阳认有无。
秋心浓不得,水国淡相须。
破艇梢云浅,寒凫抱雪臞。
更谁觅孤赏,凄绝对江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蓼花》是清代诗人刘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刘珊,字介纯,生于清湖北汉川。他于嘉庆十六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徽天长、合肥等县知县,最终官至颍州知府。在担任官职期间,他不仅关注地方水利建设,还曾兴修水利工程来防水害,展现了其治理才能与为民造福的情怀。《白蓼花》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映了刘珊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2. 作品原文: 到眼西风醒,斜阳认有无。秋心浓不得,水国淡相须。破艇梢云浅,寒凫抱雪臞。更谁觅孤赏,凄绝对江湖。
  3. 作品鉴赏:刘珊通过《白蓼花》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诗中的“西风”与“斜阳”,既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色,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破艇”、“寒凫”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景象,给人以静谧而又苍凉的审美体验。最后两句“谁觅孤赏,凄绝对江湖”,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4. 文化背景:蓼花,即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池塘边或湖泊中。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经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行或者表达某种情感。如“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便是出自《红楼梦》中的描述,用以表达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此外,“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这句话摘自《水浒传》,其中蓼花成为了一种寄托,反映了梁山好汉们豪情壮志的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5. 文学地位:《白蓼花》作为清朝诗歌的佳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礼,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有所感悟。因此,《白蓼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白蓼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学中的卓越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