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晚至玉带桥行散,倚栏照水,悢然有怀

丁字水,渺渺下前溪。芳树外,断虹垂。青山尽在栏杆北,柳花吹度女墙西。悄无言,溪上思,有谁知。
残照里、单衣闲伫立,剪不断、天涯芳草碧,临曲岸,俯清漪。风前曾记人如玉,镜中已是鬓成丝。洗尘容,归旧隐,是何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最高楼·晚至玉带桥行散,倚栏照水,悢然有怀》是清代诗人樊增祥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樊增祥,湖北恩施人,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他是一位擅长诗、骈文、词的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
  • 创作时间:《最高楼·晚至玉带桥行散,倚栏照水,悢然有怀》的创作时间不详,据记载为光绪年间。
  1. 作品原文
    丁字水,渺渺下前溪。芳树外,断虹垂。青山尽在栏杆北,柳花吹度女墙西。悄无言,溪上思,有谁知。残照里、单衣闲伫立,剪不断、天涯芳草碧,临曲岸,俯清漪。风前曾记人如玉,镜中已是鬓成丝。洗尘容,归旧隐,是何时。

  2. 作品鉴赏

  • 意象描绘:樊增祥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例如“丁字水”,用来形容清澈见底的小河;“芳树外,断虹垂”,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柳花吹度女墙西”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温柔的情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悢然有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
  • 哲理思考:“洗尘容,归旧隐,是何时?”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樊增祥的《最高楼·晚至玉带桥行散,倚栏照水,悢然有怀》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