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闻蓝洲病却寄

可是鲈香恼季鹰。愔愔斋阁覆青绫。宜城酒好力难胜。
春雨珍珠园里菜,秋风玛瑙院中灯。不如归去理鱼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纱·闻蓝洲病却寄》是一首由樊增祥创作的近代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中国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围绕此词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樊增祥(1846年—1931年),字嘉父,号云门、樊山,湖北恩施人,近代诗人、骈文家和词人。他不仅是晚唐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还著有《樊山全书》,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成就。
  • 词作创作动机:《浣溪纱·闻蓝洲病却寄》的创作,可能与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有关。在中国传统文人看来,友谊高于一切,因此当挚友遇到困境时,作者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担忧与支持。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 原文展示:可是鲈香恼季鹰。愔愔斋阁覆青绫。宜城酒好力难胜。春雨珍珠园里菜,秋风玛瑙院中灯。不如归去理鱼罾。
  • 诗意解读:整首词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得知友人生病后的复杂心情。”可是鲈香恼季鹰”,意指因友人的疾病,作者难以享受家乡风味的美酒佳肴。”愔愔斋阁覆青绫”,则形容书房内静谧的氛围以及青色的帷幔,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友人病情的关切。”宜城酒好力难胜”,可能是用来形容友人所在地的特产或某种饮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健康的重视。”春雨珍珠园里菜,秋风玛瑙院中灯”,则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园中的蔬菜,秋天的风则使得庭院中的灯笼发出温暖的光芒,既形象又富有生活情趣。最后一句”不如归去理鱼罾”,则是说如果疾病真的无法治愈,不如归隐田园,过一种宁静的生活。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浣溪纱·闻蓝洲病却寄》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如“宜城酒”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浣溪纱·闻蓝洲病却寄》不仅是樊增祥个人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其对友情深厚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该词的赏析,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从中领悟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