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第二体

巷陌太平鼓,千门爆竹,并作春声。少年事、朱楼系马弹筝。新正。有金船酒,银桥月、气象承平。逢人日,看定王红萼,别有风情。
香清。韦郎昼寝,一晌茶熟诗成。好栽培芳树,待燕停莺。飞觥。对昆池水,南山雪、老眼常明。江南路,又杏花春雨,迎接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第二体》是一首由清朝诗人严曾杼创作的词,其内容如下:

  1. 作者简介
  •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樊山,湖北恩施人。他是一位晚唐诗派代表诗人,擅长诗、骈文、词,著有《樊山全书》。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而著称于世。
  1. 诗词原文
    霂霢窗西雨似丝,潇疏风透帏时。妆台临镜起梳迟。回身自叹,瘦影觉难支。未必工诗偏耐病,终朝闲数花丝。生憎落纸即愁思。花笺高阁,万事不如痴。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临江仙·第二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窗外细雨如丝,透过窗户洒在室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情感抒发:诗中的“回身自叹,瘦影觉难支”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无奈和孤独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词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 艺术手法:整首词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笔触,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如“潇疏风”、“瘦影”),巧妙地突出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临江仙·第二体》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种情感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情感的独特表达,这首词成功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