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持绣帕,拭檀奴珠汗。奉倩余香袖罗满。记招凉、玉砌双扑流萤,娇喘定,茉莉钗旁发乱。
鉴鸾羞照影,重抿鬟云,俗粉庸脂薄花汉。底物喻郎心,比似春驹,拚一日、绕花千转。算不栉、才人最怜才,把钿合香囊,尽将诗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曾持绣帕,拭檀奴珠汗。奉倩余香袖罗满。记招凉、玉砌双扑流萤,娇喘定,茉莉钗旁发乱。
鉴鸾羞照影,重抿鬟云,俗粉庸脂薄花汉。底物喻郎心,比似春驹,拚一日、绕花千转。算不栉、才人最怜才,把钿合香囊,尽将诗换。
《洞仙歌·用坡公韵》是樊增祥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创作于清末民初时期,表达了作者在夏夜的闲适与对爱情的向往。
《洞仙歌·用坡公韵》是樊增祥根据苏轼的《洞仙歌》调子创作的一首词作。樊增祥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擅长骈文的文学家。他的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樊增祥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其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以才情横溢著称,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等人,成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樊增祥以其丰富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不仅在传统诗词形式上有所探索,也尝试了新的艺术表达。他的词作同样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洞仙歌·用坡公韵》就是其中一首典型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夏日夜晚的宁静美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