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咏湘妃竹,次兰当韵

云中青凤辇。绰约灵妃,试偷开啼眼。丛丛烟筱,堪截作、碧玉苕华仙琯。青峰江上,杳难逢、宫眉春展。把御垆金鹧香斑,写入竹枝哀怨。
苍梧一抹横云,任倚遍修篁,罗袖寒浅。红兰泫露,还仿佛、慢转秋波娇眄。璇宫夜泣,可织得、银床冰簟。胜后来、宴冷瑶池,苦竹黄云歌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瑶华·咏湘妃竹,次兰当韵》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樊增祥创作的古诗。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擅长诗、骈文和词创作。

樊增祥的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深邃思考。以下是对《瑶华·咏湘妃竹,次兰当韵》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樊增祥在同治六年成为举人,光绪三年进士,曾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令,后官至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时,他逃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这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诗歌主题:《瑶华·咏湘妃竹,次兰当韵》的主题集中在描绘湘妃竹的形态与神韵上。诗中描述了“云中青凤辇”,表现了灵妃的神秘与优雅;“绰约灵妃,试偷开啼眼”,则形象地刻画了竹叶的娇嫩与生机。同时,通过“把御垆金鹧香斑,写入竹枝哀怨”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湘妃竹的深厚情感。
  3. 艺术特色:樊增祥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风格。他在诗中使用了大量典故与象征手法,如“青峰江上,杳难逢”中的“宫眉春展”,不仅描绘了湘妃竹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此外,诗歌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诗派的美学追求。
  4. 历史影响:《瑶华·咏湘妃竹,次兰当韵》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该作品收录在樊增祥的《樊山全书》中,对于研究樊增祥的文学成就及晚唐诗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作品还被学者们作为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资料,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可以看出《瑶华·咏湘妃竹,次兰当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是了解樊增祥生平和晚唐诗派风格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还能体会到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