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蟀

候馆离宫,石井铜铺,都曾听伊。记将军居处,象为楼观,相公褒赠,锦织蓑衣。金带腰圆,琵琶翅短,花谱禽经无此奇。相争竞,似如今女学,雄不如雌。
一灯织室鸣机。正四壁秋声唧唧诗。向纺砖愁听,鲛珠女子,竹笼唤卖,鹁角孩儿。白石能吟,碧山善和,豆架瓜棚虫络丝。宜孙子,看二南契约,都说螽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蟀》是清代诗人樊增祥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往事的回忆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樊增祥: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
  • 樊增祥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
  1. 诗词原文
  • 候馆离宫,石井铜铺,都曾听伊:在古代驿站的馆舍和宫殿中,我常常听闻过这些故事。
  • 记将军居处,象为楼观,相公褒赠,锦织蓑衣:我记得那将军住在的地方,像高楼一样宏伟壮观,而那位相公(指某位大臣或官员)则被褒奖,赠送了一件用锦制成的蓑衣。
  • 金带腰圆,琵琶翅短,花谱禽经无此奇:这位将军腰间挂着金色的腰带,他的琵琶翅膀虽然短小,但在花卉鸟类的书中却没有这样的奇异之物。
  1. 诗词鉴赏
  • 意境与气势:《沁园春·雪》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北国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这种豪放的气势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比,显得更为细腻、内敛。
  • 情感表达:樊增祥的诗词中,情感表达相对内敛、含蓄,不像毛泽东那般奔放激昂。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的厚重感,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 艺术手法:樊增祥在诗词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化、对比和象征等,这些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例如,他将将军的住所比作高大的楼观,将相公的褒赠比作锦织蓑衣,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与氛围。

《沁园春·蟀》不仅是樊增祥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