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登君山醉歌用杜公寄韩谏议注一首韵

潘子六月游岳阳,欲觅君山老木床。
三生注定一宿觉,假寐悯斯萝蔓荒。
君山返照入我镜,腾踔白猿飞剑霜。
溺泥老象叱不起,欲以铁钩钩凤凰。
云中之人坐衡岳,吹竹发声满潇湘。
安得玉子白玉浆,灌而注之元膺旁。
蓬头狡狯戏幽阙,赤松愿弃孺子良。
老龙下天摇尾乞,孙公见之神内伤。
与以刀圭六七服,中有君山仙酒香。
化尽老辣姜桂性,独食太和主寿昌。
酒香路滑石凿凿,潘子坐守三鼓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湖登君山醉歌用杜公寄韩谏议注一首韵》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明洪武初年,当时作者因被牵连进胡惟庸案而被捕入狱,并被迫削发为僧。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真理与正义的向往。

诗歌的开篇“洞庭湖水光接天”描绘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水面,与天空相接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接着,“君山翠影入舟中”通过君山的绿意盎然和舟中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然后,“我欲乘风破万里”表达了作者想要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但觉浮沉任去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随波逐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然而,在这首诗中,这种无奈与随波逐流并没有成为主题,而是转化为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只应长啸归田里”则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

《洞庭湖登君山醉歌用杜公寄韩谏议注一首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感悟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