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墟墓

白苎村中处士庐,梅花绕屋最扶疏。
襄阳耆旧曾偕隐,元晏先生但贮书。
早韭晚菘谁料理,悲风宿草动欷歔。
鹿门题跋华亭赞,画像惟留孙雪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梅墟墓》是清代诗人诸锦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白苎村中处士庐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周梅墟墓》的作者,清代诗人诸锦,以创作诗歌而闻名。诸锦生活在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诸锦的创作风格以古朴典雅著称,其诗作常采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1. 诗歌原文
    白苎村中处士庐,梅花绕屋最扶疏。襄阳耆旧曾偕隐,元晏先生但贮书。早韭晚菘谁料理,悲风宿草动欷歔。鹿门题跋华亭赞,画像惟留孙雪居。
  2. 诗歌赏析
  • 《周梅墟墓》通过对白苎村中处士庐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田园画卷。其中“白苎村中处士庐”一句,不仅点明了地点,还透露出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生活的向往。“梅花绕屋最扶疏”则通过梅花的形象,增添了几分清雅和高洁之气。
  • 在“襄阳耆旧曾偕隐”一句中,诗人提及襄阳的耆旧,这些人物或许是当地的历史名人或隐逸高人,他们的相伴隐居,使得这个乡村更显得充满了故事色彩。“元晏先生但贮书”则揭示了处士庐主人的生活方式,他除了收藏书籍之外,似乎没有太多其他的活动,这与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相符合。
  • “早韭晚菘谁料理”,这里诗人提出了一种生活的无奈,即日常饮食需要谁来打理。这种生活琐碎的细节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 最后两句“悲风宿草动欷歔”,“鹿门题跋华亭赞”,以及“画像惟留孙雪居”等,则是对处士庐周边景观的描写以及对过去历史人物的追忆。
  1. 诗歌背景
  • 《周梅墟墓》可能是在诗人游历白苎村之后所作,通过对这个地方的观察和思考,诗人创作出了这首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篇。
  • 诗人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疾苦等,这些都反映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1. 艺术特色
  • 《周梅墟墓》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梅花与蔬菜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对立;同时使用“悲风宿草”等元素,传达了深深的哀愁与感慨。

《周梅墟墓》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