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新秋

井梧簌簌飘黄叶。露湿寒螀泣。炎熇日日盼秋风。怎到秋来萧瑟、更愁侬。
凭高几度空怀远。摇落情何限。断蓬心事不谁知。除是天孙相诉、有怜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一首抒发亡国哀愁的绝命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他的词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被誉为“词中之龙”。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创作时间是在他被毒死之前,即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当时他已经归附宋朝近三年,此词反映了他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词作原文及其鉴赏
  •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哀。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本应是赏心悦目的景致,却成为他生命中无法逾越的终点。
  • “小楼昨夜又东风”,描绘了作者因思念故国而夜不能寐的情景。春风再次吹拂,勾起了他无尽的回忆和伤痛。
  • “往事知多少”,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作者深知过去的许多事情已难以回首,只能任凭记忆的洪流淹没自己。
  • “雕栏玉砌应犹在”,通过对比往日的美好与今日的凄凉,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曾经的华丽宫殿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昔日的辉煌已成空谈。
  • “只是朱颜改”,意味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青春的容颜已被岁月改变,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哀愁和遗憾。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设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尽忧愁。这种愁如同江水般绵绵不绝,无法停歇。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情感的流露,一次生命的沉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煜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