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匡庐、数椽矮屋,幽栖待抛簪组。林泉一幅倪迂笔,写出皋鱼风树。凭述取。道晚岁天涯,念切田园趣。东山杖履。怅箕尾神归,炉峰梦断,月冷读书处。
平生志,手泽关心珍护。星星更题缣素。白云亲舍依稀在,指点屏风瀑布。红尘误。算水碧山青,面目长如故。那忘归去。念卷里烟霞,胸中丘壑,五柳旧门户。
迈陂塘 · 题《对庐书屋图》
介绍
《对庐书屋图》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燮(郑板桥)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这幅作品以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质和清雅脱俗的韵味。郑燮在题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品竹、修身、养性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对庐书屋图》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对庐书屋图》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郑燮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情感体验。郑燮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要改变命运,追求知识和品德的提升。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坚持自学成才。在创作《对庐书屋图》时,郑燮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读书、品竹、修身、养性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郑燮是一位杰出的文人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竹为主题,展现出了竹子的坚韧不屈品质和清雅脱俗韵味。他的绘画技巧精湛,构图新颖,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在《对庐书屋图》这幅作品中,郑燮巧妙地运用了笔墨和布局,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对庐书屋图》的创作过程:
郑燮在创作《对庐书屋图》时,首先选择了竹子作为主题,因为竹子代表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清雅脱俗的韵味。他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竹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同时,他还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思考,提炼出一些关于读书、品竹、修身、养性等方面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并将其融入到画中。
在创作过程中,郑燮还注重画面的布局和构图。他精心构思画面的整体框架,合理安排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平衡的效果。此外,他还运用了多种绘画技法,如点染、勾勒、皴擦等,使画面呈现出丰富而细腻的艺术效果。
《对庐书屋图》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质和清雅脱俗的韵味。同时,它也传达了郑燮对于读书、品竹、修身、养性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