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江逢陆子羽之江西赋别

衡山弄影清湘水,一朵青烟沉水底。
江头秋月送归人,尽夜舟行雁声里。
衡阳东行望庐山,长江路绕长云间。
北风吹衣岁欲晏,陆郎去矣何时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衡江逢陆子羽之江西赋别》是清代著名诗人欧阳辂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情感表达。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欧阳辂,原名绍洛,字念祖,一字礀东,清湖南新化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士人,尤其擅长诗歌创作。欧阳辂在年轻时生活困苦,但他通过自学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他的诗作中流露出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这些特点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生平经历:欧阳辂的人生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他早年曾游历南北,性格豪放不羁,被公卿视为高士。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这种热爱和赞美正是他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1. 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衡山弄影清湘水,一朵青烟沈水底”,这两句诗生动地捕捉了湘江边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其中“衡山弄影”暗示了山峰的轮廓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增添了几分静谧之美;“清湘水”则是指清澈的湘江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高度的审美情趣。
  • 季节变化中的离别之情:诗中的“衡阳东行望庐山,长江路绕长云间”表达了诗人远行至远方的庐山,以及长江路上云雾缭绕的景象。这种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即将别离而又充满期盼的情绪。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的运用:欧阳辂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北风吹衣岁欲晏,陆郎去矣何时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季节的变化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感情冲击力。
  • 情感表达的真挚性:诗中所表达的离别之情非常真挚,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

《衡江逢陆子羽之江西赋别》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欧阳辂用其才华和情感书写的一段历史和记忆。它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