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 残菊

莫因秋老惹愁思。晚节订心知。历尽严霜犹傲,有骨瘦还支。
宴重九,醉琼卮。曾几时。劝君休怅,一年容易,后会重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诉衷情·残菊》是一首描绘晚节自持、乐观面对人生挑战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诉衷情·残菊》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潘榕。潘榕,字养和,号东篱,是清初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潘榕的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妙变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2. 诗句原文解析:《诉衷情·残菊》中“莫因秋老惹愁思”反映了作者对秋季的感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节。作者在此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使在深秋的落叶中也能找到坚韧与美丽。
  3. 诗意赏析:诗中的“历尽严霜犹傲,有骨瘦还支”展现了菊花在严寒中依然坚强生长的姿态。菊花因其在严霜中依旧盛开而被誉为花中君子,这里的菊花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4.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坚韧和长寿。同时,菊花也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出现的意象,常用于寄托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现实意义:通过阅读《诉衷情·残菊》,人们可以领悟到即使面临生活的艰辛和挑战,也要像菊花一样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继续前行。

潘榕的《诉衷情·残菊》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它教会人们在逆境中寻找力量,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