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江道中

画舸摇摇逐晓寒,江云飞尽乱峰攒。
垂杨故作千行绿,枫树谁知一夜丹。
万古《风》《骚》存泽国,五湖烟景问渔竿。
好山过去休回首,留取归时对面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襄江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宋代诗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江水流动、两岸花红的美丽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造(1425年—1487年),字尚父,号鹤冲,又号嵩溪,世称陈西麓先生。他是南宋文学家,与辛弃疾、刘过并称为“宋末诗三大家”。陈造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被贬,但他的作品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陈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他的诗作往往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
  2. 诗歌原文及译文
    早晨郊野收宿雨,清晨远眺余清。野意参差碧绿,山容近远分明。苔藓覆盖着岁月厚重,草木沾湿受风轻拂。更觉得含烟柳树,疏落有致似离愁。东郊旭日徐徐升起,好鸟枝头欢叫不停。三杯浊酒渐感微醺,顷刻前行数十里。鞍马晨冲杨柳烟,旌旗夜湿梨花雨。
  3. 诗歌解析
  • 首句特色:陈造在《襄江道中》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将“飞花”形容为“红”色,这种用词非常独特,因为“花”通常是白色或淡粉色,而“红”则是一种鲜明的颜色。在这里,“红”字不仅描述了花的颜色,还暗示了船上被花染色的景象,从而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效果。
  • 意境表达: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对襄江两岸的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行旅经历的回忆,展现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中的“两地好经行,为官喜欲舞”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与失落。
  • 象征意义:在这首诗中,“染红的船”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元素。船本不红,却被花“照红”,这既是一种写实,也是一种象征。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感慨。
  1. 艺术手法分析
  • 色彩运用:陈造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将“飞花”形容为“红”色的,这种用词非常独特,因为“花”通常是白色或淡粉色,而“红”则是一种鲜明的颜色。在这里,“红”字不仅描述了花的颜色,还暗示了船上被花染色的景象,从而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效果。
  •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行旅经历的回忆,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诗中的“两地好经行,为官喜欲舞”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与失落。

《襄江道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