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尚住宋遗民,文陆当年事苦辛。
穷海不春犹正朔,孤航无土自君臣。
忠魂郁作潮头怒,浩气蒸成蜃阙新。
异代流风多感激,草间时有纳肝人。
羊城杂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羊城杂咏》是清代诗人潘耒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广州(羊城)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遗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背景:潘耒,字次耕,又号稼堂,晚号止止居士。他出生于江苏吴江,是顾炎武的弟子。康熙年间,因为博学鸿词科而被举荐,最终被授为检讨,并参与了《明史》的纂修工作。尽管在博学上有所成就,潘耒却因直言进谏而遭到忌恨,最终降调归里。他的一生喜欢旅游,留下了许多记述游历的作品。除了诗歌创作,他还撰写了《遂初堂集》、《类音》等著作。
诗的原文:《羊城杂咏》原文如下:崖山尚住宋遗民,文陆当年事苦辛。穷海不春犹正朔,孤航无主自君臣。忠魂郁作潮头怒,浩气蒸成蜃阙新。异代流风多感激,草间时有纳肝人。
诗的翻译与赏析:这首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呈现,表达了对广州(羊城)历史遗迹的缅怀。首句“崖山尚住宋遗民”意味着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某些地方仍保留着宋朝遗民的气息;“文陆当年事苦辛”则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困境及其经历的艰辛。第二句“穷海不春犹正朔”,表现了广州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即使处在偏远之地,依然保持着中原正统的节气。接下来的“孤航无主自君臣”,则通过孤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命运的思考。最后两句“忠魂郁作潮头怒,浩气蒸成蜃阙新”以及“异代流风多感激,草间时有纳肝人”,则是对广州历史和文化的颂扬,同时暗含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羊城杂咏》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广州历史和文化情感的诗歌,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脉络,也能从诗人细腻的感情表达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