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旌旆下重关,朝会花冠震百蛮。
两观已悬新铁钺,群官犹恋旧行班。
风云骤卷边沙静,日月重开社稷还。
喜听讴歌同属启,鼎湖有泣不能攀。
拟收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收京》的文学魅力
在明代诗人潘柽章的七言律诗《拟收京》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统一和繁荣的渴望,还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天家旌旆下重关”中的旌旆象征着皇帝的权威,而“喜听讴歌同属启,鼎湖有泣不能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拟收京》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历史文献。
《拟收京》不仅是诗歌艺术的展现,也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记录和反映社会现实,以及他们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到古代文人的责任和担当,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拟收京》也启示了现代读者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责任和担当精神。尽管时代变迁,但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并未减弱。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获得灵感,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拟收京》是一首充满情感、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