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千佛岩远望

翠嶂摩天雨气收,登高下视古齐州。
一城树影青铺地,九点烟痕绿上楼。
鸠荝版图栏外画,鹊华山色座中秋。
林边遥望黄云走,东去长河挟雾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培元的《登千佛岩远望》是一首描绘登高望远景象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古齐州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1. 作者介绍:萧培元,字质斋,昆明人,清代诗人。他曾任山东济东泰武临道,并在咸丰壬子年中进士。他的诗歌作品有《思过斋杂体诗存》,显示了他的文学修养。
  2. 诗歌原文:翠嶂摩天雨气收,登高下视古齐州。一城树影青铺地,九点烟痕绿上楼。鸠荝版图栏外画,鹊华山色座中秋。林边遥望黄云走,东去长河挟雾流。
  3. 诗句赏析:在这首诗中,“翠嶂摩天雨气收”描绘了千佛岩的高耸入云,以及雨后的清新空气;“一城树影青铺地,九点烟痕绿上楼”则通过树木和烟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鸠荝版图栏外画,鹊华山色座中秋”展示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作;最后两句“林边遥望黄云走,东去长河挟雾流”则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黄河的壮阔与流动的河水,展现了一幅动态的自然景观图。
  4.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达。作为清朝中期的诗人,萧培元通过对千佛岩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登千佛岩远望》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同时也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