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酆陵

一角孤城撼怒涛,逆风蓬背响萧骚。
全家作客良非易,万里思亲敢怨劳。
峡气晓连江水白,滩声夜转铁门高。
孤舟此地成愁绝,何况哀猿带雨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泊酆陵》是清代诗人黎庶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黎庶蕃,字晋甫,号椒园,遵义人,是一位在清朝有着较高文学地位的诗人。他在咸丰壬子年举为乡试的第一名,并在官场上有不俗的成就,担任过两淮盐大使等职位。他的诗歌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椒园诗钞》传世。
  2. 诗歌原文
  • 一角孤城撼怒涛,逆风蓬背响萧骚。
  • 全家作客良非易,万里思亲敢怨劳。
  • 峡气晓连江水白,滩声夜转铁门高。
  • 孤舟此地成愁绝,何况哀猿带雨号。
  1. 内容解析
  • 首联“一角孤城撼怒涛,逆风蓬背响萧骚”描绘了一幅孤城在怒涛中耸起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在逆风中航行时的凄凉感受。
  • 颔联“全家作客良非易,万里思亲敢怨劳”表达了诗人作为家人在外漂泊的不易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 颈联“峡气晓连江水白,滩声夜转铁门高”通过描写早晨峡气与江水相连、夜晚滩声与铁门回音相映衬的景象,加深了孤舟行旅的孤独与艰辛。
  • 尾联“孤舟此地成愁绝,何况哀猿带雨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身处他乡而感到的极度忧愁,并提到哀猿的鸣叫声增添了旅途中的凄凉感。
  1. 艺术特色
  • 全诗以沉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晚泊时孤城与怒涛交相辉映的画面,同时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孤城”象征着孤立无援的处境,“怒涛”则暗喻生活的波澜与挑战,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异乡生活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深牵挂以及对故乡的无尽向往。
  •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黎庶蕃成功地传达了其复杂的情感状态,使这首诗成为了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

《晚泊酆陵》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黎庶蕃深邃的诗学素养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也通过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体验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深入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