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晚眺

荒林日暮欲栖鸦,独立苍茫数落霞。
归去不须愁路杳,隔溪秋月映芦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林晚眺》是清代诗人卢九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林晚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诗歌的作者背景、诗歌的内容与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秋林晚眺》的作者是卢九围,他可能是台湾县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邑诸生。卢九围的创作活动集中在清乾隆年间,这一时期也是清朝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阶段。
  • 艺术成就:卢九围在诗坛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其创作被收录在清修台湾方志中。这表明他的诗歌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1. 诗歌内容与主题
  • 景象描绘:《秋林晚眺》通过“荒林日暮欲栖鸦,独立苍茫数落霞”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日暮时分的秋林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稍带哀愁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归途无需担忧路途遥远的描写,表达了对归家之路的淡然和对生活的态度。这种从容不迫的情感处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内心世界。
  • 象征意味:诗句中的“隔溪秋月映芦花”,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蕴含着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哲思。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秋林晚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荒林日暮欲栖鸦,独立苍茫数落霞”等句子,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
  • 意境营造:这首诗歌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那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 文化价值:《秋林晚眺》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台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秋林晚眺》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画卷,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而言,了解并欣赏《秋林晚眺》不仅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