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定羌官廨后有望河楼,每一登临,则动归念

羌笛破春寒。人老边关。十年梦已断湖干。一样雨丝风片外,那觅吴船。
高阁几凭栏。眼底河山。料应商略去留难。燕子也知乡思苦,相约飞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定羌官廨后有望河楼,每一登临,则动归念》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思念故乡之情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作原文
  • 羌笛破春寒,人老边关。
  • 十年梦已断湖干,一样雨丝风片外,那觅吴船。
  • 高阁几凭栏,眼底河山,料应商略去留难。
  • 燕子也知乡思苦,相约飞还。
  1. 作者简介
  • 清·萧恒贞,字子远。他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其作品在当时广受好评。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萧恒贞通过“羌笛破春寒,人老边关”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孤寂。羌笛声中带有春天的气息,但边关的寒冷让人更加孤独,岁月的流逝让主人公感到衰老。
  • 思乡情感:“十年梦已断湖干,一样雨丝风片外,那觅吴船”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十年如一梦般过去,家乡的湖面已经干涸,连寻找昔日船只的痕迹都无法找到,只能从风雨中感受到故乡的气息。
  • 怀古伤今:“高阁几凭栏,眼底河山,料应商略去留难。”高阁上的栏杆让人凭栏远望,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山河的忧虑。作者似乎在思索,无论是留在边关还是回到故乡,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 归乡之思:“燕子也知乡思苦,相约飞还”。燕子都知道归巢的苦楚,作者想象着燕子也会约定一起飞回故乡,这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这首《浪淘沙·定羌官廨后有望河楼,每一登临则动归念》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边关画面,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思乡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以及人生路上的无奈和坚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