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若朝霞树几行,柳堤儿女拜红妆。
幽怀惯作巫山梦,遗恨应如汉水长。
何事多情贪结子,难云不语亦含芳。
榴花塔合桃花冢,留与行人话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烂若朝霞树几行,柳堤儿女拜红妆。
幽怀惯作巫山梦,遗恨应如汉水长。
何事多情贪结子,难云不语亦含芳。
榴花塔合桃花冢,留与行人话夕阳。
《桃花夫人祠》是萧德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春秋时期桃花夫人的庙宇和葬身之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遗迹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桃花夫人祠》是清代诗人萧德宣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创作背景深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诗作的创作动机,可能源于诗人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迹的敬仰与怀念,特别是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胜。通过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吟咏,诗人试图传递出一种对过去的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桃花夫人祠》的具体内容主要描述了桃花夫人祠的建筑风格、地理位置以及它在当地社会文化中的意义。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祠堂的古老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庄严。诗中的桃花夫人祠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象征,代表了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桃花夫人祠》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的作品,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