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渡洛水

翠羽明珰梦未真,寒皋空有水粼粼。
马头一片将残月,曾照黄初作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更渡洛水》是清代诗人钱维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钱维乔,字竹初,一字树参,江苏武进人。他是乾隆年间的举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文和绘画作品都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歌原文
    翠羽明珰梦未真,寒皋空有水粼粼。
    马头一片将残月,曾照黄初作赋人。
  •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的夜景画面。首句“翠羽明珰梦未真”,通过比喻,将天空中的月光比作翠羽和明珰,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次句“寒皋空有水粼粼”,则表达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与寒冷天气的呼应。第三句“马头一片将残月”,形象地描述了月亮即将落下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曾照黄初作赋人”,可能是在回忆过去某个诗人曾在这样的夜晚作诗的情景,增添了一抹怀旧的色彩。
  1. 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 《五更渡洛水》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文学在继承前朝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钱维乔的创作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特征。通过对《五更渡洛水》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社会环境。

《五更渡洛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口,展示了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