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甫禁诗数年近复有作寄此奉怀

功甫诗无字,清息转肠腑。
奥如中一径,水竹萦深阻。
我尝窥其藩,穹烟淡遥伫。
颇疑此别派,金华或初祖。
七年捐音声,无弦亦不抚。
一夕天风还,涧户出宫羽。
儿童逐饧担,苦柏畏噍咀。
政恐念沟中,徒能作苦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潘功甫禁诗数年近复有作寄此奉怀’是一首七言古体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嘉祐。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潘功甫禁诗数年近复有作寄此奉怀

潘功甫,字圣臣。大历初为左拾遗,坐王缙党出为汝州别驾。德宗幸奉天,与王仲舒等俱入觐于行在,拜谏议大夫。

帝曰:“卿比来有何所闻见,可以献替者?”对曰:“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一州自处也。”帝曰:“然。今四方无事,何事不可为?”功甫曰:“方今天下无事,陛下欲求治耳。夫人主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敬,敬莫大于忠。昔周公吐哺握发以待诸侯,故能朝诸侯;孔子乘桴浮海而望唐、虞,故能兴太平。今四夷未宾,百姓未安,宜思其始,则天下可定也。”上深然之。于是赐金紫光禄大夫,仍赐绯袍、龟带及金鱼袋。

帝曰:“卿既知君臣之分,又能论天下之事,诚所谓社稷之臣也。”功甫奏曰:“臣非有才能堪当重任,但力言时政得失,以裨圣虑尔。”

帝曰:“卿所言多矣!”因问曰:“近日有何事可纪?”对曰:“近日禁诗数年,又近有作。臣窃惟诗道衰落,由来已久。”帝曰:“何也?”对曰:“《三百篇》至今尚存,而汉、魏以来,作者极多,其间高妙不及古人,或不能押韵,或不拘格律,皆谓之杂诗。至如齐文宣帝高洋每引客论文义,援琴鼓筝,继以丝竹,命群臣赋诗,并令乐正歌之,名曰‘内人’。后齐亡,周师入鄴,邺中士子犹传诵之。至隋文帝开皇年间,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遵用今体。于是天下风靡,学者如云,或在朝之士,或闾阎之伍,罔不讽咏相属焉。逮乎近代,益以声律谐靡,不复沿袭古法。其有警句,往往在篇什之外。如贺知章之“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张说之”三更月。万籁静。照堂前轩后檐明。”皆当时所称是也。”上曰:“甚善。”对曰:“臣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若乃绮丽淫艳之词,则又不然。”上然之。

又曰:“顷岁朝廷颇亦雅颂杂揉。自元和以来,遂无足观者。”上曰:“卿谓何哉?”对曰:“元和以后,好为怪奇僻涩之语。自古为文,未尝专以此相尚。如杜子美之诗,韩退之之文,皆足以兴人伦、动天地、耸万物、惊风雨者也。至于子美,尤工于短什小诗,盖所谓‘小收手’者也。今之作者,虽务于纤巧,而昧于规摹,是眩俗苟行,非崇雅之道也。”

上深然之,因曰:“朕今即位之初,志欲革去浮薄。然文风已成,一时之间难变旧习。”对曰:“臣以为帝王之兴废,自有时节;文章之盛衰,各有制作。今虽欲变其弊,犹恐未能尽革也。”上曰:“然。卿可谓知言。”因命左右取酒赐焉。上曰:“向者卿所进言,朕甚嘉之。卿且饮此以助诗兴。”对曰:“陛下圣明,四海承化,臣岂敢辞!”因举觞再拜。
帝曰:“朕方欲使中外无事。”对曰:“臣愚谓当今之时,唯兵革是急,戎马不解,然后可以镇安中国。若四方无事,则天下安矣。”上曰:“卿言之有理。”

帝曰:“朕将北征幽蓟。”对曰:“臣闻先王之伐,所以抚天下也;今之伐,所以广财利也。陛下若能因其可战之时,择其豪杰之士以与之役,则中国之地无不克矣。”上曰:“善。”因问曰:“近有诗否?”对曰:“臣近得一联云:‘玉垒雪消侵郡郭。’”上曰:“此诗甚佳!”因曰:“朕常览古今之诗,未尝不叹赏其工,然未有如卿之作。”对曰:“陛下方兴教化,臣何人哉?顾惭汗颜耳。”因起拜曰:“陛下圣明如此。臣虽微贱,窃慕清风之美,不愿荣贵。但愿陛下永保圣躬,使天下乂安。臣虽死九泉之下,犹生之年。”上闻之曰:“卿真社稷之臣也!”因赐衣一通、彩帛五十匹。

李嘉祐(725—约780年),字次山,陇西(今属甘肃省)人。唐代诗人,与韦应物、刘长卿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以五言古诗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具有浓厚的现实关怀意识。他的作品语言朴实、自然而富有韵味,被誉为“清新俊逸”。此外,他还精通音律,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