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偕钟宛兄展墓有感

往事苍凉不可论,伤心絮酒拜松门。
三千里外孤儿泪,二十年来国士恩。
华表日斜巢鹤返,土花春绣石麟存。
殷勤幸接连枝会,漂泊天涯有弟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偕钟宛兄展墓有感》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春。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扫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清明时节特有的天气特点,细雨蒙蒙,增添了几分哀伤的氛围。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扫墓途中心情的感受,行人因为思念亡故的亲人而感到心如刀割,形容了人在悲伤中的精神状态。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询问酒家的位置,而牧童则指向远处盛开的杏花所在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指示,更是一种寄托,意味着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寻找希望和安慰。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象鲜明,富有情感色彩。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亲情的深切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