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动石

蚍蜉思撼树,螳螂奋当辙。
物情固不量,物理亦难决。
峨峨古田盘,怪石森罗列。
小者状磊然,大者势巉绝。
中峙苍玉根,攫空岚翠裂。
鬼凿旁无痕,神工下有禊。
纵使力拔山,一手谁能抉。
我来试抚摇,动荡乃不辍。
未著祖龙鞭,似听生公说。
对之耸奇观,令人欲挢舌。
幻象费揣摩,灵踪觑亲切。
返步下山椒,夕阳半明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摇动石》是清代诗人萨哈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摇动石》的各个方面:

  1. 基本信息
  • 作者:萨哈岱,字鲁望,满洲旗人,生活在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
  • 诗歌形式:七言绝句,属于古典汉语诗词的形式。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蚍蜉思撼树,螳螂奋当辙。物情固不量,物理亦难决。峨峨古田盘,怪石森罗列。小者状磊然,大者势巉绝。中峙苍玉根,攫空岚翠裂。鬼凿旁无痕,神工下有禊。纵使力拔山,一手谁能抉。
  • 译文:蚂蚁想撼动大树,螳螂试图阻挡车轮;自然规律无法估量,物理法则难以解释。巍峨的古田盘上,怪石森然排列;小的石头形状圆润,大的石头气势雄伟。中间矗立着苍翠的玉根,岩石中空仿佛翠绿被撕裂。这是鬼斧神工之作,没有人能够撼动它。我来试着轻轻摇动石头,它动荡却未停止。虽然没有祖龙之鞭,但似乎能听到生公(释迦牟尼)的教诲。
  1. 创作背景
  • 萨哈岱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通过对巨石的描写来体现自然界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
  1. 名家点评
  • 王士祯在《寄荅汪苕文二首·其二》中提到了“夫君蝉蜕辞轩冕,径欲石公山下居”等诗句,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喧嚣、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 其他学者对于《摇动石》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其意境深远,有的则认为其语言平实而缺乏文采。
  1. 轶事典故
  • 萨哈岱的诗作中融入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1. 作品赏析鉴赏
  • 《摇动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巨石的描写,萨哈岱传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和自然伟力的思考。诗中的“蚍蜉”(蚂蚁)、“螳螂”、“物情”、“物理”、“鬼凿”等词汇,既体现了萨哈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意味。
  • 从文学角度来看,《摇动石》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1. 相关人物
  • 萨哈岱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1. 相关事件
  • 萨哈岱的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他曾受到过康熙帝的赏识,并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随着雍正帝的即位,萨哈岱的政治生涯也逐渐结束。
  • 尽管个人命运多舛,萨哈岱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摇动石》作为清代诗人萨哈岱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