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等碌碌皆因人,平原枉有三千宾。囊大曾无一锥贮,见遂不识来何许。
邯郸城门昼不开,此时局促真驽骀。不闻公子画奇策,乃至以姊要人哉。
吁嗟乎!美人一笑何大罪,特借卿头为士贿。矫情待士士不取,有客飘然向东海。
平原君传书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原君传书后》是清代诗人钱惠尊创作的一首古诗,原文如下:
公等碌碌皆因人,平原枉有三千宾。囊大曾无一锥贮,见遂不识来何许。
邯郸城门昼不开,此时局促真驽骀。不闻公子画奇策,乃至以姊要人哉。
吁嗟乎!美人一笑何大罪,特借卿头为士贿。矫情待士士不取,有客飘然向东海。
这首诗反映了平原君的悲剧命运及其门下宾客的无奈和愤懑。诗中通过描绘平原君的形象,揭示了他的虚荣和无能,以及他对待宾客的态度。平原君虽然拥有大量的宾客,但实际上却无法为他们提供任何帮助或保护。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感到愤慨和不平。同时,诗中对宾客的态度也表达了他们的失望和无奈。他们原本期望能够依靠平原君的力量获得成功,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因此,诗人感叹道:“美人一笑何大罪,特借卿头为士贿。”这表明了平原君的错误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诗人以“矫情待士士不取,有客飘然向东海”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决绝的情感。这可能意味着平原君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挽回。而那些曾经依附于他的宾客们也将各自去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不再受制于平原君的控制。
《平原君传书后》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古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描绘平原君的形象和事件的发展,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