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词

尘封宝镜光辉歇,一片浮云滓明月。细调铅汞试重揩,轻痕转眼随风没。
朝来启视无纤瑕,当窗照见颜如花。只怜艳质易衰朽,青铜伴影辜韶华。
吁嗟乎,青铜拂拭光仍在,韶华一去时难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镜词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和美学价值的古诗,由宋代诗人许棐创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宝镜一从分破后,不堪磨拭照妆钿。
  • 倩谁携上青云去,补得今宵缺月圆。
  1.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宝镜”这一象征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于失去后的无奈和哀伤。镜子作为照见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工具,其破碎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损毁,更象征着心灵上的一种失落与痛楚。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宝镜一从分破后”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破碎之后的凄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顾和对现状的无奈接受。而“不堪磨拭照妆钿”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艺术特色:许棐在创作《破镜词》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宝镜的破损与心灵的创伤相联系,展现了一种深刻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中的“倩谁携上青云去,补得今宵缺月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愿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
  1. 作者简介
  • 许棐简介:许棐(? - 1249),字忱父,号梅屋,海盐(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嘉熙年间,隐居秦溪,仰慕白居易、苏轼。有《梅屋诗稿》、《融春小集》等作品传世。

《破镜词》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句,它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也是对传统文化中某些美学观念的一次现代诠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