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近春分一日晴,晓莺啼破梦初成。
半干半湿溪边路,欲去欲留花下情。
闪闪移灯回绮席,厌厌听雨逗严城。
醉余诗思侵苔径,屐齿沾泥也不平。
二月三日杨芝田招同易农饮,和易农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月三日杨芝田招同易农饮,和易农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两首。此诗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作者当时在徐州任太守。
第一首写宴饮时的情景:主人设宴请客,客人饮酒赋诗,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轻拂着扬州的街道,杨柳摇曳,花香袭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这美景却与诗人的心情无关。他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心情郁闷,对眼前的美景视而不见。“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虽依然存在,但它已经远离了诗人的身边。波涛中,那冷清的月亮仿佛在向自己倾诉着内心的孤寂。“念浮生、长似水,等风雨、过眼前。”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如流水,时光易逝,唯有寄情山水,才能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描写与友人共饮的情景:两人在宴会上饮酒作诗,互相酬唱。“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诗人邀请朋友来到自己的小院,亲手打扫花径,让朋友感受到家的温暖。“莫恨香醪薄,须驾玉壶寒。”诗人劝朋友不要嫌弃酒味清淡,因为玉壶中的美酒虽然寒冷,却是难得一见的佳酿。这里的“玉壶”指的是古代的酒具,也象征着珍贵的友谊。“但得酒中趣,勿问出处难!”诗人表达了对好友的感激之情,只要能够享受到酒中的情趣,便不再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它们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