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渡江至银山寺访程鱼门

辍棹银山麓,披襟青豆房。
故人同一饭,情话易斜阳。
木叶先秋脱,江云杂雨凉。
泠泠上方磬,相送出松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瓜洲渡江至银山寺访程鱼门”是清代诗人储国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储国钧,字子厚,号梅庵,清代著名诗人之一。他在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1. 诗句原文
  • 辍棹银山麓:诗人在停船于银山的山脚时停下脚步。
  • 披襟青豆房:诗人在银山的一间小房子前敞开衣襟,迎接微风的拂过。
  • 故人同一饭:与老朋友共进晚餐,分享彼此的美食。
  • 情话易斜阳:与朋友谈论人生哲理,感情话题轻松愉快。
  • 木叶先秋脱:秋天来临,树叶逐渐飘落。
  • 江云杂雨凉:细雨纷飞,江边的云彩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清冷的感觉。
  • 泠泠上方磬:寺庙中传来清脆悠扬的钟声。
  • 相送出松篁:随着钟磬之音,似乎有松树和竹林的香气被送了出来,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幽静和宁静。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简单的日常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感悟。
  • 主题思想: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的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1. 创作背景
  • 时代环境: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那时的中国文学界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发展的阶段,诗人们常常以自然景观作为创作素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个人经历:储国钧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游览银山寺的过程中,他可能被周围的自然景色所打动,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瓜洲渡江至银山寺访程鱼门》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