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李南涧书知于广州相待却寄

不见李生今五年,南行万里一欣然。
新诗想得江山助,名士仍兼政事传。
忆旧多通烹鲤字,养廉半付刻画钱。
药洲计日同吟啸,窥镜惭予巽发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李南涧书知于广州相待却寄》是清代文学家钱大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汉族,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他是清代史学家、汉学家,被公推为“一代儒宗”。
  1. 作品原文
    不见李生今五年,南行万里一欣然。
    新诗想得江山助,名士仍兼政事传。
    忆旧多通烹鲤字,养廉半付刻画钱。
    药洲计日同吟啸,窥镜惭予巽发宣。

  2. 作品赏析

  • 主题与情感: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关系的勾勒,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度又有美感。

《得李南涧书知于广州相待却寄》不仅是一篇表达深厚友情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展示诗人个人修养与境界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