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谦山邑尊去任

三十年来令八九,公令我邑时特久。心劳抚字拙催科,乐只君子民父母。
第一宽大培心田,公庭挞罚挥蒲鞭。以静以慎决疑狱,如拨云雾窥青天。
案牍馀闲喜接士,接士讵真无臧否。尊贤容众矜不能,度似春风心似水。
矜恤善政尤乐为,廉泉大沛甘如饴。债台高筑曾莫惜,道是职分吾无辞。
宰县才长更忧国,外侮内讧患不测。当倭未与中议和,江海咽喉防务亟。
军书旁午县中过,人心恇扰末如何。惟公好整好以暇,安置妥贴平不颇。
民教原来似冰炭,宵小抵隙成巨案。我公调护多苦心,不惜俸钱赔万贯。
呜呼人心日下如江河,如此良吏今岂多。忽闻福星照旁邑,去思碑石空搓摩。
鲰生课徒日闭户,非公不至师子羽。下风仰望德政多,赋诗敢附理县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谦山邑尊去任》是清代诗人钱荣国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刘谦山的敬意和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钱荣国,清代诗人,其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写自然景物或咏史怀人为主。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深刻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诗篇原文:《送刘谦山邑尊去任》全文如下:“三十年来令八九,公令我邑时特久。心劳抚字拙催科,乐只君子民父母。第一宽大培心田,公庭挞罚挥蒲鞭。”。
  3. 诗歌内容解析: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刘谦山的敬仰以及对他即将离开职务的不舍之情。诗中“三十年来令八九,公令我邑时特久”表明了刘谦山在地方治理上的成绩,使得当地秩序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心劳抚字拙催科,乐只君子民父母”则反映了刘谦山在处理民众问题上的智慧与仁爱,深受百姓的爱戴。“第一宽大培心田,公庭挞罚挥蒲鞭”则描绘了他在管理公共事务时的果断与严厉,展现了他的威严与智慧并存。
  4. 艺术特色:该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刘谦山的赞美。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为作品增色不少,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感人。
  5.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刘谦山的描绘及其治理效果的描述,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民间对于官员的期望。
  6. 后世影响:钱荣国作为清代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送刘谦山邑尊去任》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后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送刘谦山邑尊去任》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官员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个展示清代文人风骨、智慧与情感的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