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忆家慈客武林

男儿尚怕饥驱,奈何吾母传经远。平安虽报,主贤弟慧,老怀可遣。犹恐慈亲,或怜幼女,慰辞宛转。只六桥花柳,三春赏遍,添吟兴、眉应展。
但是宵来梦见,怎愁容、数声长叹。痛椿早萎,伤萱遥隔,冷闺肠断。欲诉离情,吴山越水,寡鱼稀雁。待何时,再得绕娘膝下满,将雏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忆家慈客武林》是一首描写亲情和对过往经历回忆的古典诗词,由清代钱慧珠所作。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诗词:

  1. 作者背景
  • 钱慧珠,字梅屋,江苏武进人,清代女诗人,以词作知名。她在清代词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词风格典雅、意境深远。
  • 此诗创作于曹贞吉任礼部郎中时,某次送客经过慈仁寺,追怀旧时一段艳事,因而有感而作。
  1. 诗词原文
    男儿尚怕饥驱,奈何吾母传经远。
    平安虽报,主贤弟慧,老怀可遣。
    犹恐慈亲,或怜幼女,慰辞宛转。

  2. 诗词鉴赏

  • 钱慧珠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情感的深刻回忆。她用“男儿尚怕饥驱”来反衬自己对母亲深深的依赖与不舍,“奈何吾母传经远”则揭示了母亲教诲之深远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母亲的回忆,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纽带。词中的“平安虽报”、“老怀可遣”,不仅表达了对母亲安危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宽慰和释然。
  1. 文化价值
  • 《水龙吟·忆家慈客武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赏析与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 此诗还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水龙吟·忆家慈客武林》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古典诗词,同时也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一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欣赏,不仅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同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