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

游山慕谢公,此愿矢自昔。
荏苒阅三载,始著登临屐。
秋爽最宜人,寥廓豁心迹。
枯僧不谈禅,历历指古迹。
山形变态多,丹厓间白石。
仰视飞鸟翔,去天不盈尺。
俯瞰大江流,洪涛迅潮汐。
月明一线白,树黯双峰碧。
胜游续登高,信宿穷幽僻。
相约待重来,攀萝蹑仙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是清代诗人钱家塈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是对焦山美景的赞美,也是作者情感与志向的抒发。在诗中,作者通过对焦山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与时代背景:钱家塈,生于清代,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尤其是在对山水的描写上,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艺术成就:钱家塈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精通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1. 诗歌原文
  • 诗句赏析: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中,作者描述了自己游览焦山的经历以及对这一地点的深刻印象。诗中的“枯僧不谈禅”一句,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月明一线白,树黯双峰碧”则展现了焦山夜景的宁静与美丽。
  • 语言特色:钱家塈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飞鸟翔,去天不盈尺”和“俯视大江流,洪涛迅潮汐”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哲理思考。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的追求:钱家塈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极致追求和崇尚。他认为,自然界的每一处景象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哲理,值得人们用心去感受和领悟。
  • 人生境界的表达:诗中还隐含着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思考。通过对焦山美景的描写,他不仅仅是在赞美眼前的风光,更是在表达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中,钱家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丹厓间白石”和“树黯双峰碧”,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画面感。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焦山不同时间段(日出和日落)的自然景观进行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大自然的壮丽。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为深刻。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不仅是钱家塈个人的文学创作,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文人心态和社会文化的窗口。
  • 审美影响:此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不仅是钱家塈个人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