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兰波岭

何事潇潇彻夜闻,征途待晓爱微昕。
众峰还住疑无径,一线穿来忽已分。
树带浓阴浑似冻,山开画意自成文。
停眸此际频流览,几处人烟缭白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兰波岭”是一首描写旅途中景象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钱元扬,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2. 原文赏析

  • 《过兰波岭》的原文如下:何事潇潇彻夜闻,征途待晓爱微昕。众峰还住疑无径,一线穿来忽已分。树带浓阴浑似冻,山开画意自成文。停眸此际频流览,几处人烟缭白云。
  • 这首诗描绘了在兰波岭上行进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敬畏之情。诗中“何事潇潇彻夜闻,征途待晓爱微昕”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行军时听到的风声、鸟鸣等自然的声响,以及清晨出发时的期待和喜悦心情。
  • “众峰还住疑无径,一线穿来忽已分”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如同一线穿过山峰,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理上的挑战。
  • “树带浓阴浑似冻,山开画意自成文”则进一步强调了山间的景色如何美如画卷,树木和山峦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
  1. 创作背景:这首诗收录于《重修凤山县志》,也见于其他文献记载。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2.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钱元扬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语,如“潇潇”、“微昕”、“浓阴”、“画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意境深远:通过对兰波岭上的景象进行细腻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动态的自然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
  1. 文化意义
  • 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折射出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与美景,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旅程中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此类描写旅途和自然景观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

钱元扬的《过兰波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