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

仓皇出镇便门东,单骑横穿万虏中。
拊手关河归旧服,侧身天地荷成功。
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闻道边廷饶魏绛,早悬金石赏和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通过描绘诗人对高阳先生的追念,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丙辰十月二十有四日始发长安而高阳公薨矣。
余时年十八,从先大夫学。
闻其言,壮然有志于天下,其气充乎其中。
及还至京,则公薨矣。
自是以三年,未尝不叹也。
今春三月甲申朔,余始过京师,见公之丧车。
既至,则知公之不复生也。
于是乃取平生所著书一编,号《古史》,具棺椟。
又取平生所为文章数百篇,且以公之遗意,为文数首,以为祭文。
明日,遂发引。
既葬而归,则以所为祭文,示于同人曰:“呜呼!
吾尝游京师,见公之丧车,则知公之死矣。”
既至其家,则其仆出告曰:“高阳先生之丧至矣!”
余趋而就哭之。
哀哉!
予虽不如公之才,余之才远不及公之才;
然而公卒以身许国,以身殉道,而余独以身事其妻子,使子孙无置锥之地。
悲夫!
是故弟子记之,以为《吊古文》。
或曰:子非公之门人也?
曰:是也。
然则何以知其门人耶?
曰:以其文为文也。
昔者孔子没而有《春秋》。
其后受经者不能专传圣人之业而各得其所见,于是孔子之门人各著书以传其学,若孟轲、荀卿之书至今不绝。
今公之于学亦如此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