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灯下写家书寄外

同心偶。分离久。自怜无日舒眉柳。妆台角。灯花落。听残宵漏,又闻街柝。阁。阁。阁。
秋凉后。西风透。暗愁生逼腰肢瘦。衣单薄。人萧索。此情谁寄,倩他灵鹤。托。托。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钗头凤灯下写家书寄外”是一首表达别离之痛和思念之情的古诗。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钱念生的《钗头凤·灯下写家书寄外》。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钱念生,字梅溪,号梦窗,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他的作品以抒情见长,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其作品多收录于《清诗铎》、《御定诗集》等文献之中。
  2. 诗歌原文:《钗头凤 灯下写家书寄外》原文如下:
    同心偶,分离久。自怜无日舒眉柳。妆台角,灯花落。听残宵漏,又闻街柝。阁。阁。阁。秋凉后。西风透。暗愁生逼腰肢瘦。衣单薄。人萧索。此情谁寄,倩他灵鹤。
  3. 主题分析:诗中通过对“灯下写家书”的情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与寒冷中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秋凉后”“西风透”等意象,传达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变化以及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4.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意境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灯下写家书”这一行为,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同时,诗中的“灯花落”“西风透”等细节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5.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家庭离散、人情冷暖等,这些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钗头凤·灯下写家书寄外》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也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并研究这样一首经典作品,不仅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