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人自粤西旋里喜赋

归路八千里,离家十七年。
登堂扶大母,喜极泪翻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家大人自粤西旋里喜赋》是清代诗人缪徵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家大人自粤西旋里喜赋》的作者是缪徵甲,字少微,号布庐,有《存希阁诗抄》。缪徵甲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2. 诗词原文:归路八千里,离家十七年。登堂扶大母,喜极泪翻涟。

  3.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首句“归路八千里”,暗示了诗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回归故土的迫切心情。次句“离家十七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距离感和时间的流逝感。第三句“登堂扶大母”,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母亲的形象在这里成为了团聚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末句“喜极泪翻涟”,则是情感高潮的体现,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也表达了对亲人重逢的喜悦和感动。

  4. 历史背景:缪徵甲生活的清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其中,其作品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文人的内心世界。

  5. 艺术特色: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它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语言的精炼,更在于其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6. 文化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7. 现代意义:虽然时代已经变化,但人们对于家庭、亲情和归属感的需求却是永恒不变的。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家庭时光,感恩亲情的陪伴。

《家大人自粤西旋里喜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庭、亲情的深切眷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