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东山

驱车入平陆,人在万山西。
野旷飘风急,云昏落日低。
孤烟横远坞,古渡锁寒溪。
遥指高城近,疏镫树影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自东山》是一首出自《诗经》的诗歌,它以周公东征为背景,从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他在战争结束后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和感慨。这首诗不仅在构思、结构上堪称杰出,而且在情景设置、语言表现力等方面也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中“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反映了主人公对东征的不情愿以及长时间远离家乡的辛酸。这种情感通过重复使用“我徂东山”这一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技巧,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一句展示了主人公在出征前所做的准备,以及他对自己职责的明确认知。这既体现了战士的责任感,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作为一个军人的形象特点。

“零雨其濛,我心西悲”则表达了主人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园的思念。这里的“零雨”和“濛”字,不仅描述了战场上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阴郁与沉重。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这句话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冲突。一方面,他渴望结束东征,回归家园;另一方面,他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感到悲伤,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深刻的内涵。

《归自东山》作为《诗经》中的一篇佳作,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通过对战争题材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归自东山》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