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过浑河

白草荒芦秋色凄,长河光浸暮云低。
凉波喷雪风声急,古木含烟日影迷。
隔浦人家空寂寂,绕塍禾黍尚萋萋。
一鞭遥指残阳路,不计归程信马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过浑河》是清朝诗人缪公恩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秋日浑河水景的凄清与荒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作:

  1. 诗歌原文:白草荒芦秋色凄,长河光浸暮云低。凉波喷雪风声急,古木含烟日影迷。隔浦人家空寂寂,绕塍禾黍半枯衰。黄云浊浪相吐吞,河滨居民危岌岌。门基水齧无墙壁,旧时官路已成沙。日食何能给烟爨,妻啼儿号常夜半。

  2.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浑河秋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凄凉的美。首句“白草荒芦秋色凄”便勾勒出秋天的萧瑟氛围,白草和荒芦象征着季节更迭带来的萧条。“长河光浸暮云低”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深度,长河与低垂的暮云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接着,“凉波喷雪风声急”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天气的变化给河面带来的影响,增加了诗句的动感和层次感。最后,“黄云浊浪相吐吞,河滨居民危岌岌”表达了作者对于浑河及其周边居民生活状态的关切。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秋意、带有哀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3. 诗歌意义:《暮过浑河》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重要的是,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通过诗作,可以窥见清代晚期浑河水患频发、民众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使得《暮过浑河》成为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暮过浑河》不仅是一首诗歌的佳作,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清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