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怀旧

只今病骨怯宵寒,料峭风多倚户难。
得句微吟呵冻写,拣书独坐掩镫看。
燕台缟纻流云散,吴院莺花小梦残。
几许旧游都往迹,被裘重忆听更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怀旧》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不屈不挠精神的追求和对壮志未酬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清新见长。在文学史上,张耒被誉为“宋诗四大家”之一,与黄庭坚、陈师道、苏轼齐名。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清新之作,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沉郁之篇。
  1. 诗词原文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2. 诗意解析

  • 庭户无人秋月明:描述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庭院内没有任何人影。明亮的月光洒满整个空间,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冷清的感觉。
  • 夜霜欲落气先清:暗示着夜晚即将到来的霜降,但空气中已有一种清新的气息,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和寒冷的临近。
  • 梧桐真不甘衰谢:梧桐树不愿接受衰老的命运,尽管周围环境已经凋零,它仍然努力保持生机。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梧桐树顽强的生命力,也象征着诗人自身的不屈精神。
  • 数叶迎风尚有声:虽然已是深夜,但仍有几片叶子在秋风中摇曳,发出细微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秋夜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月”、“夜霜”、“落叶”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苍凉而美丽的意境。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通过梧桐树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不屈。
  • 语言运用:诗句简洁而富有韵味,用词精准,形象生动。如“庭户无人秋月明”中的“庭户无人”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而“数叶迎风尚有声”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共鸣。
  1. 历史背景
  • 社会动荡: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面临政治压力和个人命运的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耒的诗作往往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 个性张扬:张耒的诗风豪放不羁,他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个性显得尤为突出,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
  1. 文化影响
  • 宋代诗歌发展:《夜坐怀旧》作为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宋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高水准,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 文人精神的象征:张耒的这首七绝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种文人精神的象征。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追求理想。
  1. 创作背景
  • 晚年之作:据史料记载,张耒晚年曾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因此他在晚年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
  • 心境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耒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从早年的锐意进取到晚年的淡泊明志,他的诗歌创作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 读者反响
  • 历代赏析:自《夜坐怀旧》问世以来,历代学者对其赞赏不已。许多名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认为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现代评价:在现代,《夜坐怀旧》仍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通过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首诗,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为理解宋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1. 相关联的其他作品
  • 同代人的评价:宋代文人对张耒的诗歌评价极高。他们普遍认为张耒的诗才横溢,其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苏轼就曾在《东坡题跋》中称赞张耒的诗:“子由(苏辙)云:‘子美(杜甫)、子瞻(苏轼)皆当世作者,子由谓其笔势好,吾谓子由无乃太誉之。”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张耒及其作品的高度认可。
  • 后世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耒的诗作被后人不断传颂和效仿。《夜坐怀旧》等作品也成为后来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夜坐怀旧》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诗篇。它不仅是张耒个人创作生涯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