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斋前植柳

折来杨柳带轻烟,种向虚斋小牖前。
干弱每须扶短竹,土松最喜沃清泉。
敢期棠荫留遗爱,聊拟槐街企昔贤。
为语庭阶桃李树,风流张绪在当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官学斋前植柳》是一首由缪公恩创作的古诗,表达了对文化教育的热爱以及希望培养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的愿望

《官学斋前植柳》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书院内种植杨柳的情景。诗中的“折来杨柳带轻烟,种向虚斋小牖前”展现了诗人亲自动手栽种杨柳的过程,杨柳被轻柔地修剪下来,种于书房的虚窗之前。这样的行为不仅为书房增添了生机,也象征着教育与文化的传承。

诗中还提到了对柳树成长环境的细致关怀,如“干弱每须扶短竹,土松最喜沃清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视和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精心照料。这种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的最后一句“敢期棠荫留遗爱,聊拟槐街企昔贤”则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愿景,即希望通过这些杨柳能够像古代贤人一样,给后人留下良好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寄寓了对于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的期望。

《官学斋前植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句,更是蕴含了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理想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和自然美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