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墓词

长江涌浪吊雄风,何处纤腰问楚宫。
脉脉水云低晚翠,夭夭桃树艳春红。
村人指我城西路,高原遗有当年墓。
至今父老久传闻,虞兮在昔埋魂处。
重围四起楚些声,拔剑悲歌骓不行。
盖世英雄意气尽,美人泣下不胜情。
大王起饮帐中酒,美人点点低垂首。
此时善战竟何如,空向鸿门思玉斗。
我来墓下揖斜阳,羡杀重瞳叹汉王。
吕雉不贞人彘枉,美人抔土姓名香。
即今寄魄坟边草,红苞灼灼柔枝袅。
此是千秋烈女身,等闲蜂蝶休相扰。
匆匆戎马瘗婵娟,玉匣珠襦事罔传。
自是美人甘遂死,不妨稿草置荒田。
美人虽死芳声在,只惜龙门书不载。
欲将往事问青山,青山不语愁春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姬墓词》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南宋时期。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下是对《虞姬墓词》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介绍
  • 作者范成大: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广为传颂。
  • 创作时间与地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具体地点在安徽定远县南六十里,即虞姬墓所在地。
  1. 诗歌内容
  • 主题思想:通过对虞姬、戚夫人的命运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弱女子的同情以及对英雄的讽刺。
  •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虞姬和戚夫人的结局,突显了戚夫人命运的悲惨,而虞姬虽有墓田但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范成大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虞姬与戚夫人、项羽与刘邦的命运,突出了二人的不同结局。
  • 情感深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对人性中悲剧一面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1. 文化影响
  • 历史价值:这首诗作为研究古代女性地位和情感生活的珍贵资料,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对后世文人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虞姬墓词》不仅展现了范成大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英雄与弱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