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和云帆

尚嫌尸素腐儒餐,痛饮悲歌总鲜欢。
懒拙岂便从后进,疏狂终碍作高官。
抗心竹帛招沈魄,放眼烟霄送逸翰。
各有千秋须努力,莫将驹隙等闲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怀和云帆》是清代文学家戴敦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的志向与抱负。以下是对《感怀和云帆》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戴敦元,字金溪,号吉旋,浙江开化人。清代官员、学者。幼时读书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乾隆五十八年中进士,由刑部主事逐步升至刑部尚书,专治刑狱,在律例缺陷之处多次奏请更定,终谥简恪。其作品《感怀和云帆》充分表达了他的志向与人生理念。
  2. 诗歌内容:《感怀和云帆》全诗如下:“尚嫌尸素腐儒餐,痛饮悲歌总鲜欢。懒拙岂便从后进,疏狂终碍作高官。抗心竹帛招沈魄,放眼烟霄送逸翰。” 这首诗表达了戴敦元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尚嫌尸素腐儒餐”,反映了他对于清高廉洁的生活态度;次句“痛饮悲歌总鲜欢”则揭示了他虽身处逆境却仍保持乐观的心态。第三、四句“懒拙岂便从后进,疏狂终碍作高官”,透露出他对现实束缚的不满与反抗。最后两句“抗心竹帛招沈魄,放眼烟霄送逸翰”,展现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3. 艺术风格:《感怀和云帆》作为一首律诗,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体现了清代律诗的典型特色。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又有超然物外的潇洒态度。戴敦元的这种艺术追求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出清代文人独特的文化心态和社会责任感。

《感怀和云帆》不仅是戴敦元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清代文人群体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