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 秋海棠

怪啼痕。甚无端幻出,寒绿闲晴红。艳影迷离,仙姿绰约,西风认做东风。斜阳外、翩然漫舞,渐轻盈、欲睡眼朦胧。杨柳烟残,梧桐叶落,蟋蟀堂空。
暗把曲栏倚遍,看檀痕脂晕,无限惺忪。怕染新霜,爱依凉月,愔愔静掩帘栊。休更说、春前断梦,问何人、银烛夜高笼。且与黄花同醉,莫管征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秋海棠》是一首词,作者周岸登。这首词创作于清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学界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

  1. 作者介绍
  • 周岸登:字道援,号癸叔、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及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会理、莲溪等县知事,未几赴赣,先后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道尹。民国间历任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
  1. 诗词原文
    启扉筠,怕尖风零雨,愁绝倚栏人。翠袂笼寒,粉容倦昼,泪眸依旧伤春。相怜处、双鬟移照,篝影暗、曾误湿仙裙。

  2. 主题内容

  •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因相思而憔悴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悲伤与无奈。其中“相怜处”表达了她对爱人深深的牵挂与思念;“篝影暗”则暗示了孤独与寂寞的生活状态。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对一个女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艺术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人物的痛苦与挣扎。
  • 艺术技巧:周岸登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他善于利用景物来烘托人物心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史地位:《一萼红·秋海棠》作为清朝时期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对于情感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其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 教育意义:这首词的教育意义在于其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它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同时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1. 现代应用
  • 文化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首词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到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无论是在文学创作、影视剧本还是舞台剧表演中,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

《一萼红·秋海棠》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韵味的古诗词,也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古代诗词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