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见菊

浅白深黄一径斜,对花偏忆旧时花。
看花人去花无主,满地凄凉正落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南见菊》是清代作家缪思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1. 诗人简介
  • 缪思勃:字子榛,号约轩,清朝顺治、雍正年间的文人。他的一生虽然在晚年时才有所成就,但他早年好学,晚岁则潜心研究,著有耕学草堂集、松窗笔记和约轩诗文集等作品。
  1. 创作背景
  • 《水南见菊》创作于清代,具体作者不详,但普遍认为它是缪思勃的作品。关于创作背景,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只能推测这是诗人在游历或生活变迁中的一种情感寄托和艺术表达。
  1. 诗句解析
  • 浅白深黄一径斜,对花偏忆旧时花:这句诗描绘了菊花的颜色和形态,通过“浅白深黄”四个字,勾勒出菊花的色彩对比,而“一径斜”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曲折蜿蜒的小径,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看花人去花无主,满地凄凉正落霞:诗人通过对“看花人”的离去和菊花无人问津的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感。这里的“正落霞”既形容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又暗示了诗人心境的落寞和悲戚。
  1. 文化意义
  • 菊花的象征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品质。古人认为菊花能够在秋日盛开,不畏严寒,因此菊花也常被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水南见菊》不仅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菊花这一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之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

《水南见菊》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也是对自然美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