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东海道中

泼墨云深雨脚斜,又添生意到桑麻。
扑衣新绿低槐乳,夹道清香散枣花。
古壁丹青寻野寺,疏篱烟火见人家。
儿童指点东瀛路,碧落晴消万缕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东海道中》是清代诗人戴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泼墨云深雨脚斜,又添生意到桑麻。  
扑衣新绿低槐乳,夹道清香散枣花。  
古壁丹青寻野寺,疏篱烟火见人家。  
儿童指点东瀛路,碧落晴消万缕霞。  
  1. 作者介绍
  • 戴宽:字敷在,号裕庵,沧州人。康熙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有《裕庵遗稿》。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田园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1. 诗意解读
  • “泼墨云深雨脚斜”:描绘了一幅雨后初霁,天地间云雾缭绕的美丽画卷,给人以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 “又添生意到桑麻”:表达了雨水滋润后,田野生机勃勃,农作物生长茂盛的景象。
  • “扑衣新绿低槐乳”:形象地展现了雨后新绿色彩斑斓,槐树的嫩叶如乳一般新鲜诱人的情景。
  • “夹道清香散枣花”:描述了枣花香气四溢,夹道而行的清新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芬芳和生机。
  • “古壁丹青寻野寺”:通过寻找古老寺庙中的壁画,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 “疏篱烟火见人家”:通过稀疏的炊烟和农家的灯火,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
  • “儿童指点东瀛路”:通过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了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向往。
  • “碧落晴消万缕霞”:描绘了晴空中绚丽多彩的晚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黄昏景象。

《雨后东海道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历史的追溯。它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和审美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