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弦篇三首

入世匆匆卅四年,如何痼疾竟缠绵。
忘忧有草难消病,起死无医祇费钱。
身后俗情曾预烛,宵来梦兆已先传。
可怜撒手垂危际,犹恋高堂涕泗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弦篇三首》是一首由清人缪重熙创作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亲情的依恋。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背景:缪重熙,生平事迹不详,据诗中情感可推测其生活在清代。他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词方面,其中《哀弦篇三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2. 诗歌主题:《哀弦篇三首》的主题集中在表现生命的脆弱、无常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上。诗中的“入世匆匆卅四年”,意味着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世事沉浮,而“如何痼疾竟缠绵”则揭示了疾病对人生的长期影响。此外,“身后俗情曾预烛,宵来梦兆已先传”反映了作者对于死后世界的预感和对生命终结的深刻思考。

  3. 情感表达:诗歌中流露出深深的悲伤与无奈。例如,诗中的“此来侬亦颓唐甚,何日高飞慰九泉”表达了诗人对于死亡逼近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哀弦篇三首》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古典诗歌的韵律美,也在内容上传递了深邃的生命哲理和对亲情的深情怀念。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宝,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